英源教育 英源教育 英源教育 精英家教

家庭教育中的三個合作

來自一位老師兼家長的思考

我是一個老師,也有自己的孩子,在許多年的工作、生活當中,碰到過各種各樣的學生、家長,同時也為自己孩子的成長發愁;一邊作為老師,一邊也在跟我自己孩子的共同成長當中,感悟到了很多可以跟各位家長分享的東西,希望這些思考能夠讓大家跟孩子能有更好的溝通,讓孩子能有更好的成長。

一、 家校合作——协同的力量

有一個話題一直貫穿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多多少少為這個話題煩惱過,但是很少有人清楚到底怎麼樣做才是最佳的方法,怎麼樣做會造成一些災難性的後果——關於如何做好家長和老師的合作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從一個老師的視角來進行探討,這樣或許可以給家長朋友們一些新的啟示。

我曾經有一個學生A,他很聰明,但是非常頑皮。學習新的知識點,往往比誰都快,能讓老師覺得非常省心;但是在課堂上、課間跟老師、同學搗亂的時候,又讓大家都有些無法忍受。有一次他在自習課上第一個完成了所有作業,竟然拿出漫畫開始看了起來,還跟周圍的同學炫耀。我讓他把漫畫趕緊收起來,他還強詞奪理說作業已經做完了。情急爭搶間,漫畫也被撕壞了。

晚上,A的家長就跟我來電說:我們孩子已經完成了作業,你為什麼還要管他?還把他的漫畫撕碎了。我連忙解釋說,漫畫撕壞是我的不對,已經跟他道歉了。家長還是不依不饒地說:我們的孩子不勞您多費心了,我們相信他足夠聰明,能夠管理好自己。

作為一名老師,我當然會對所有的學生都認真負責地教育,但是人非聖賢,對於這樣的孩子和家長,我在溝通過程中,還是會存在芥蒂的。學生A的家長後來再來電詢問A的狀況,我花了挺長時間才忍住放棄溝通的念頭,過了幾周之後才能正常地跟他們溝通。同時,現在的孩子的洞察力也非常強,A明顯地感覺到了我跟他家長曾經出現過的溝通問題,導致他有挺長一段時間都不敢正常地跟我說話,在我面前都是躲躲閃閃。

這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相信大部分家長都不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老師。但其中的道理,值得我們做一下總結:每個人對於每件事情,都會有自己的見解。老師和家長之間在教育方式、理念上存在分歧也很正常,重要的是如何通過溝通來儘量讓雙方的觀點保持一致,而不是有意無意地在學生面前把對老師的不認同以及不滿表現出來,甚至用一些非常貶義的詞彙來形容老師。這樣,即使家長宣稱有意願與老師保持一致,也會因為言行的不一致,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困惑。而且,作為一個老教師,我也知道,在孩子面前貶低老師的家長,是不大會願意真正尊重老師的,沒有尊重,更遑論和老師的觀念保持一致了。

還有一個學生B,她的故事也跟漫畫有關——她喜歡自己畫漫畫,勵志長大以後出版自己的漫畫。而她的家長卻非常著急,找我來一起想辦法,怎麼樣才能禁止女兒畫漫畫。我回答她說,先不著急禁止,我來幫你一起想一個更好的辦法。不久,B的家長就歡天喜地地給我打電話說,孩子最近居然到家開始主動在完成作業後,複習、預習功課了,還問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我告訴她,她的孩子其實本來就很聰明也有自我管理能力,我做的只是注意傾聽,尊重她的興趣——先做她的粉絲,然後再因勢利導地告訴她,要畫好漫畫,不僅僅要學好繪畫,綜合的知識和素養同樣重要,有知識、有積累,有觀察、有感悟,才能成為一流的漫畫家。B的家長立刻領悟到,直接禁止孩子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並不一定能促進孩子的學習。在這以後,她會注意跟我一樣去讚美女兒的漫畫,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她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學習上。

不久以後,學生B很高興地跑進我的辦公室,給我看她父母幫她列印成冊的漫畫。後來,她考進了華東某知名大學的市場行銷系,雖然漫畫沒有成為她的最終職業,但是她跟我說,是我的鼓勵給了她迅速成長的信心,這是她學生時代收到的最好的支持。這個時候,我才很坦誠地告訴她,其實她的漫畫,我也看不太懂,我所做的,其實不僅僅是在給她信心,同時也是在給她的父母以信心,她的家長對老師觀念的理解、認同,而且還進行了深度的配合,是這樣的一致性,最終讓她的學習表現,呈現出了家長最初期待的狀態。或許有朝一日,等她為人母以後,她就會完全理解家長和老師保持一致的重要性了。

從老師的視角說完,再從家長的視角來說一個學生C的故事。學生C就是我的女兒,她的學校是以超大量的作業和試卷以及超強的一本升學率著稱於我們這個城市的。但是對於這樣的方式我是比較不認同的,因為應試、升學能力,對於一個人的發展來說雖然重要,但遠遠不是全部,身體、心理的健康,溝通、協調、自我管理能力,等等等等,也需要在高中開始就進行一定的培養。不過作為一個家長,我沒有辦法去改變孩子學校的教學方式,我只能跟孩子的班主任進行溝通,用我之前做老師時候,提升課堂效率、降低學生作業量的經驗來跟他溝通。同時也告訴他學生身體、心裡調適的重要性,也算是盡到了作為家長的責任——除非放棄社會教育,完全進行家庭教育,否則一個家長對於學校、老師的干預,僅僅就只能到此為止了。

還有一些跟老師溝通的問題,比如要不要給老師紅包,這可能是對很多家長的一個終極拷問了。首先,我是不鼓勵家長給老師送禮、塞紅包的,作為一個老教師,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樣的事情並不能對你孩子的學習生活帶來多大的幫助,處理不好還可能產生反作用。不過,在前兩年霧霾異常嚴重的時候,碰到過幾個家長給班級捐獻空氣淨化設備,對於這樣讓整個班集體乃至學校都受益的公開的“送禮”,我還是非常支持的,不僅支持,還非常感謝。這樣的行動,除了對老師、孩子的健康能起到實質性的幫助之外,還能讓家長、老師、學校產生良性的互動,而且這樣的言傳身教,也能讓孩子從小就對責任意識、合作意識有了更好的認識。

總結一下,家長和老師的保持一致,一方面是需要家長這一側的認知和行動,另一方面,老師如何引導家長,也是同樣重要的。而無論是哪一側的努力,都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理解的基礎之上。家長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老師作為一個職業,不可能做到對孩子的教育和學習承擔無限義務。每一位老師的責任心和能力會有不同,對不同學生投入的精力可能也會有不同,但是作為家長,必須要明確好老師的責任和義務的邊界點,這樣能讓自己和孩子的期待值都建立在一個合理的水準上,基於這樣的期待值,很多溝通問題,很多信任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了,客觀上也能為孩子從學校這個服務提供方,獲得更高性價比的服務。

家長在與老師的溝通過程中,特別是在表達訴求的時候,一定要儘量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千萬不能忽略孩子自身的感受;也不要因為怕老師的反面情緒,不給老師提合理的要求;對於學校發生的事情,要首先從學校、老師、學生的角度去理解,不要僅僅站在自己孩子的角度去進行過於激動的反應,否則可能會導致家長、老師雙輸的局面。保持一致的溝通合作,是一門藝術,需要終生學習、提升,我希望每一個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都能學好這門藝術。

二、 與孩子合作——愛的平衡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對孩子的愛,是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家長對孩子的管教,同樣也是貫穿始終的。如何愛孩子,每個家長都會覺得不需要學習、不需要思考;如何管教孩子,大部分家長也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和實踐。可是,大部分可能都不知道,真正困難的,是愛的平衡——如何愛而不溺愛,如何管教而不束縛。

說來慚愧,作為一個父親、爺爺和老師,我也是直到最近才開始認真地反思這個問題。我年輕的時候,管教我的女兒,恐怕和當時大部分的家長一樣,總是喜歡用最嚴厲的管教方式。因此我和她的關係總是非常緊張,女兒總是喜歡和她媽媽溝通,而我和她的溝通,往往只是我對她嚴厲的管教和指令。她對我的態度,從最小時候的完全接受,到後來少許長大一點以後就開始叛逆,到後來兩個人一說話就會吵起來,可以說比較是比較僵持的了。

從女兒出生開始,我就用很高的標準來要求她。要懂禮貌、要有責任心、要合群、要講道理、講邏輯。希望她能夠學會面對人生種種的挑戰,也能負起自己應負的責任。她小時候哭鬧的時候,我知道是她需要陪伴或者想引起關注,我就故意不去迎合她,總是在她停止哭鬧以後才會去抱她。女兒上學之後,對於她的學習成績和知識、能力的積累,又總是提出最嚴格的要求。在她剛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還因為她在期末考試中的沒有取得語文、數學兩個一百分而責怪她學習不夠用功而狠狠地責駡過她。

除瞭望女成鳳的潛意識,我之前也一直堅信,教育必須是包含懲罰的——當然這一點我現在還相信。但是當時顯然是執行得太過了。我女兒長大後,我們的關係漸漸緩和、融洽起來,她告訴我:小時候我對她的懲罰實在是有些多,讓她很長時間一直在逃避跟我溝通,甚至逃避跟我接觸。也讓她在學校裡面也讓她在學校裡面一直背負著巨大的壓力,有時候還會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如別的同學好。

再後來,我女兒也有了自己的女兒。我想到之前對女兒過分嚴厲的要求和過多的懲罰,面對外孫女的時候,開始有一些沒有原則的完全放任。按照女兒的說法,是標準的“要月亮也會幫她摘下來”那種。外孫女上學之後,我女兒跟我進行了一次長談,那之後我才真正的意識到,原來作為一個自負比較成功的人民教師,我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其實前前後後兩次失去了平衡。

那麼,要怎樣才能把握好平衡呢?首先,在懲罰孩子的時候,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在進行懲罰——這一點說起來容易,但是大部分人在生活中是很難理性地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分析和反思的——在這個基礎上,要知道懲罰只是達到説明孩子成長的目的的一個手段,而絕對不是一個目標。在家庭生活中,特別是目前這一輩學生的家長,自己普遍也都面對著比較大的壓力,孩子在學校裡面又面臨著比十幾年前的學生高很多的要求。這兩個因素疊加在一起,容易在家裡引發一些非常激烈的情緒對峙(比如我女兒在陪我外孫女做作業的時候),讓家長在選擇溝通方式的時候失去平常心,也容易導致把懲罰當成了最終目標。“你今天的表現讓我實在太生氣了,我一定要懲罰你”,恐怕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想法。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合理的想法應該是“孩子今天的表現不夠好,需要用一定的懲罰手段來讓他(她)清楚地知道,這樣的表現是不可接受的,以後應該避免。

其次,懲罰性的管教,不應該跟身體的懲罰等同起來。懲罰不是體罰,更加不是虐待。讓孩子覺得難看,直接打擊他們的自信心,是容易導致噁心迴圈的懲罰(現在想來,還好我女兒的內心足夠強大,否則她小時候經過我的那麼多打擊,可能會從此一蹶不振的)。家長也必須要清楚,懲罰是一種高風險但是不一定高收益的教育方式,教育應該更加重視喚醒人,喚醒孩子心裡那個他渴望成為的巨人。即使在懲罰的時候,最好也要包含一些對孩子的肯定,再明確地指出她犯了什麼樣的錯誤,正確的行為應該是什麼,以後應該怎麼避免。

關於愛護,有些家長堅信孩子只能表揚,不能批評。相信只有表揚才能幫孩子從小建立好完備的信心,甚至宣稱“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這當中的邏輯偏誤我們暫且不說,單單說一下過度的愛護、縱容、誇獎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首先,這會降低孩子面對壓力、挑戰的能力;第二,這可能會讓孩子在長大後面臨自豪感的缺失。兒童教育專家瑪莉琳·古特曼認為,小時候經常受到父母表揚的孩子,成年後可能會更難從自己的成就中獲得自豪和滿足。所以,縱容十分不可取,而誇獎只有在和管教與懲罰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真正地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一味地誇獎,其破壞性可能比一味地管教差不了太多。

盧梭在《愛彌兒》中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准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因為有種種滿足他欲望的便利條件,他的欲望將無止境地增加。結果,你遲早有一天不得不因為無能為力而表示拒絕。但是,由於他平素沒有受過你的拒絕,突然碰了釘子,將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東西還感到痛苦。”

最後,跟上一段“家校合作”中一樣,我還是再從一個教師的視角,來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些可能通常情況下不被家長瞭解的資訊——老師在教學工作中其實也面臨一對矛盾的平衡,跟家長的愛和管教的平衡非常相似。一方面,老師需要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教授知識給學生,也把人生的經驗分享給他們,乃至在生活上、情感上對他們進行關心;另一方面,老師也要用很多“管教”的方法,可能是不那麼友好地來維護班級、學校的秩序,甚至自身的權威。

老師對學生的教導和愛護無需多言,在管教這一方面,也存在這一些潛在的過分管教、過分懲罰的危險。僅僅是面對上課喜歡開小差、說話的學生,就會常常讓老師有時候畏手畏腳,也可能會由情緒引發為了懲罰而懲罰的情形。有些年輕的教室有時候會過來請教我,到底怎麼樣才能更好的管教住那些不遵守紀律的學生。我的經驗是:首先不要把這樣的孩子直接定義成“不遵守紀律的學生”,而是要從他們的行為中嘗試去發現、瞭解背後真正的動機。只有真正瞭解了“破壞紀律的行為”的動機之後,才能有效地從源頭去幫學生去解決問題,從而最終營造一個優質的學校求學的環境和氛圍。

當然,真正去瞭解一個人各種行為的深層次動機,是心理學的一個大課題。在這篇文章裡面,我會從一個很小的例子來進行淺度的分析:不只是我,大部分老師都會碰到過一群初中的男生,他們或許聰明,或許很有激情,但經常容易情不自禁地在課堂上打斷老師、影響其他同學的聽課。面對這樣的學生,大部分老師的做法肯定是直接喝止,如果屢教不改的話,恐怕會用上責駡等懲罰性手段。

經過我對這些孩子的觀察,結合我自己青春期時候的經歷,加上後來學習的心理學知識,我意識到,這樣的行為,其實經常是一種尋找自我歸屬感的需求。學生在一個班級,一個集體當中,有時候會缺乏關注,會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一個合適的在集體中的定位。在課堂上說話,經常是他們想引起同學、老師關注的一種潛意識的行為。而如果老師在第一時間對他們進行制止和懲罰,很可能讓他們立即得到尋求關注的情緒的滿足,從而形成刺激、滿足的迴圈,而讓這樣的行為愈加屢禁不止。

在這樣的情況下,嚴厲的管教就肯定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了。如果有條件的話,應該從每一個學生的家庭、生活出發,去分析、分解他們真正的動機,在瞭解並確認動機的前提下,再對症下藥地跟他們進行溝通,再結合合理的懲罰,才能從根本上對這些學生產生幫助。

總得來說,愛的平衡,愛和管教的平衡,是對學生成長影響非常大的因素,家長們應該首先認真地對自己的想法、 行為進行分析,再理性地去分配愛和管教;同時,這樣的平衡,同樣也需要家、校協同,有了良好協同的平衡,才是完美的平衡。

三、 與自己合作——學會傾聽

前面講了跟老師合作,跟孩子合作,最後,我們來講一下跟自己合作。怎麼樣跟自己合作呢?其實非常簡單,不是去瞭解自己,更不是去順從自己的內心,而是去傾聽——傾聽別人才是跟自己合作最重要的第一步。

傾聽是尊重,如果能夠耐心地聽別人說話,就能給對方滿足感,激發對方的表達欲望,對方甚至可以把你當成知心朋友。傾聽需要用心,暫時放棄個人成見,盡可能地體會說話者的內心和感受,這樣,才能提高溝通效率,才能減少誤會,使雙方更能相互瞭解並學到新的知識,加深彼此的關係。所有人都有傾訴欲望,無論男女,無論老幼,所有人都需要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場合去向別人傾訴。而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時間、場合,都不一定能做到耐心、認真地傾聽別人的傾訴。特別是強勢方面對弱勢方,傾聽更加是像煎水作冰一樣難。

放在家庭的環境中,父母大多就是強勢的一方,而孩子則經常是弱勢的,需要傾訴,但是可能缺乏傾訴機會的那一方。父母對待孩子,很容易像一個傲慢的領導,覺得生殺大權在手,只要發佈指令就行,偶爾賞一顆糖給下屬吃,說不定就立刻先讓自己感動萬分了。姑且不說作為領導應該怎樣對待下屬,作為父母,如果不注意傾聽,那你下達的指令,都可能受到很大的反作用力,更遑論讓孩子在適宜的環境中,健康成長了。

還是從我自己的例子出發——我也是在老師、領導的角色中,慢慢才學會了該怎麼樣“管理”孩子。孩子小的時候,我也年輕氣盛,根本不知道傾聽的重要性。女兒剛進入小學開始,我就要求她所有的作業必須自己迅速獨立完成,所有考試必須得滿分。女兒一年級時的一次大考,語文和數學分別只拿了90分和95分。我看著她的考試分數,心想一年級那麼簡單的內容都不能輕鬆拿滿分,以後還怎麼指望她跟我一樣憑自己的本事考入一流大學。氣急敗壞下就開始罵她,她哭著頂撞了幾句之後,我就粗暴地取消了她的娛樂活動,要不是妻子攔著,說不定還會動手打她。後來妻子告訴我,之所以沒有拿滿分,是因為考題有幾處明顯的歧義,女兒恰好猜了跟老師相反的方向。

後來,一直到女兒大學畢業,我和她之間關於學習的溝通,都處在及其緊張的狀態中——儘管我後來已經意識到傾聽的重要性,但是由於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就錯失了十年的機會。這十年可是女兒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成長非常重要的十年,如果能夠從做好傾聽開始,更加因勢利導地把我的經驗傳授給她,她可能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當然,我為此做了很重要的補救,就是給我妻子支招——因為她善於傾聽,傾聽完了以後才能更好地瞭解孩子,才能取得更好的交流氣氛乃至更好的信任,在這之後,再把我的囑託,婉轉地轉述給女兒,才能夠讓女兒或多或少接受一些。

當然,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在女兒的生活、感情方面,我後來補救性的傾聽,倒是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早戀,可能是會讓很多老師、家長擔心的事情,特別是在關鍵考試的準備期。我女兒成長的80年代的重點學校,更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我女兒的老師,包括我的一些同事們,對學生的早戀的緊張程度堪比防禦病毒疫情。我個人對孩子在學校戀愛的態度是不鼓勵,也不反對。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是否談戀愛,而在於對於對自己感情、情緒真正的瞭解,對感情和學業關係的正確取捨。除了討論學習,我非常注意傾聽女兒在學校裡的故事。比如交友的問題,她回家會跟我說起她的同桌、前後位、女同學、男同學,從中我會感受到他們之間的關係,瞭解女兒在人際交流方面遇到的問題,乃至潛在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女兒小學的時候就開始看紅樓夢,我雖然有些小緊張,她會不會因此而在情感方面過於早熟,但還是放手讓她自己去看,去體會了。不過同時我也十分注意去傾聽,甚至去引導她向我傾訴她在書裡面看到的東西,傾聽完了以後我才發現,我的緊張基本上是多餘的——女兒在小學時候更關心的只是裡面的美女們穿了什麼樣的漂亮衣服,吃了什麼樣精緻的美食。

由於我一直十分願意傾聽,並且不主動去評頭論足,發表意見。女兒甚至有時候有意無意把她的一些小心思也透露給我:比如那個男同學特別帥,哪個男同學特別聰明,跟他們一起玩比較開心。我通常不會對此做出評價,而是雲淡風輕、旁敲側擊地告訴她,在小學、中學這樣的小圈子裡面,有一兩個在某些方面比較拔尖的男孩子太正常了,不必大驚小怪,在一個小圈子裡面拔尖,跟最後在社會上脫穎而出,還差十萬八千里呢。最終,據我所知,女兒在中學期間,僅有過幾次似是而非的小掛念。(當然,後來女兒29歲了以後反倒不著急談戀愛了,不知道是不是我當時傾聽之後的雲淡風輕,催眠作用太強了)

有時候,僅僅是父母的傾聽也不一定完全有效,還需要借助其他傾聽的力量。女兒本科快念完的時候,想要去海外留學。她的專業是新聞,卻由於大學的時候看了太多的奇幻、宗教故事,想出國去學神學。這可嚇了我一大跳,雖然我一直鼓勵女兒,乃至我自己的學生,去做、去學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牽涉到她未來的生計、生活,我還是立即展現出了自己市井的一面——我供你去外國念一門以後不知道怎麼養活自己的學科,你讓我情何以堪啊。這個時候首先想到的當然也是傾聽,但是想改變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的想法,談何容易。

我想到了我在海外定居的朋友,她當年學的也是新聞學,就立刻像她求助。我同學花了兩個小時聽我女兒傾訴,從對教學內容與現實發展的脫節,到平時喜歡看的小說,再到周圍同學求職、出國的動向。聽完了以後,我同學再根據她瞭解的情況,結合我女兒的特點,直接給她推薦了美東某大學的多媒體傳播的研究生課程。這就是傾聽,乃至不同的傾聽者的力量。

所以,傾聽是所有家長的必備技能,它可以開啟你和孩子順利溝通的大門,可以為你贏得孩子更多的認同甚至尊敬。讓自己經常從指令模式切換到傾聽模式,不僅可以讓孩子多一些自信,更能讓你在溝通中多一些自信。傾聽兩個字,說起來簡單,但是真正做起來,真的是非常有難度的。我現在也在跟我孫女的互動中繼續學習傾聽,也祝大家能從傾聽中得到更好的合作,收穫一個更和諧的家庭,更快成長的孩子。